重点关注:
目前氢能源产业在政策支持、技术进步、产业规模、应用场景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。
政策支持方面
- 国家层面:2024年初,新型储能与氢能作为衔接新能源和传统能源的纽带,首次被写入2024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。11月通过的《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》提出,国家积极有序推进氢能开发利用,促进氢能产业高质量发展。
- 地方层面:如北京、上海、广东等地都已经出台推动氢能汽车产业发展规划。川渝两地连续签订《打造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氢走廊战略合作协议》,出台《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汽车产业高质量协同发展实施方案》等,持续共建“成渝氢走廊”。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《四川省进一步推动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及推广应用行动方案(2024—2027年)》,重庆也在《重庆市未来产业培育行动计划(2024—2027年)》中将氢能核能及新型储能列为六大高成长未来产业之一。
技术进步方面
- 制氢技术:电解水制氢作为绿色制氢的重要途径,其新增产能和累计产能均实现了快速增长,截至2024年年中,中国已规划可再生能源制氢项目超过350个,规划产能近700万吨,其中已建成运营近80个,建成运营产能超10万吨/年。
- 燃料电池技术:氢燃料电池技术不断成熟和规模化生产,推动了燃料电池系统成本的进一步降低,从而提高氢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。如一汽解放自主研发的CA6HV3氢气发动机发布,官方称,该机型的热效率可以实现“国内第一”。
产业规模方面
- 企业聚集:成渝两地已经聚集氢气储运上中下游200多户企业及科研院所,如东方氢能、四川华能、中国汽研、中材科技、重汽王牌等企业覆盖“制-储-运-加-用”全链条。
- 示范规模扩大:截至2024年11月,中国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规模已超1.5万辆,产业规模创下新高。成渝两地累计投入运营的氢燃料电池汽车1000余辆,建成加氢站近20座。
应用场景方面
- 交通领域:氢燃料电池车的商业化将以商用车为起点,未来逐步拓展至乘用车。现代汽车宣布,2025年上半年将基于initium推出量产版氢燃料电池乘用车。2024年10月,青岛市迎来了首座商业加氢站——海河路加氢站的正式运营,初步解决了氢能汽车普遍存在的“加氢焦虑”。
- 其他领域:氢能的应用领域正在不断拓展,除了交通领域外,氢能还将在工业领域、建筑领域等多个方面发挥重要作用,如用绿色的氢逐渐地参与到化工、冶金、水泥等行业。
以下是一些氢能源产业发展相关的A股上市公司及其发展原因和氢能源推进速度对其的影响:
制氢环节
- 石化机械:石化机械依托在超高压结构技术、超高硬材料技术、超高能控制技术和超高精制造技术的深厚积累,在氢能机械制造、系统集成、质量保证方面具备技术先导优势。特别是在大排量隔膜压缩机方面,成功破解了多项核心技术难题,形成了系列隔膜式氢气压缩机设计能力,并研制出多种规格的国内首台机型。
- 阳光电源:公司在光伏领域有深厚的技术积累和市场份额,随着氢能产业发展,其利用自身在可再生能源电力转换方面的优势,进入制氢领域,发布了国内首款、最大功率SEP50PEM制氢电解槽,在山西省与吉林省开展制氢项目,规模从10MW到500MW不等,累计投资金额超200亿元。氢能源推进速度加快使公司制氢项目不断落地,业务规模有望持续扩大。
- 宝丰能源:积极扩张光伏制氢,投资建设“国家级太阳能电解制氢应用示范项目”,拥有30台单台产能1000标方/小时高效碱性电解槽制氢设备,绿氢综合示范项目已建成调试进入试生产阶段,将生产的绿氢直接补入化工系统,随着绿氢项目的加速推进,公司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电解水制绿氢公司,提升其在清洁能源领域的竞争力。
储运环节
- 中材科技:作为国内领先的复合材料研发生产企业,率先研发完成国内最大容积320L燃料电池氢气瓶,并投入市场形成销量,已启动投资氢气瓶生产线技改项目及站用储氢容器生产线项目。随着氢能源产业的发展,对储氢瓶的需求不断增加,公司凭借技术优势有望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。
- 鸿达兴业:公司氯碱化工生产过程中可产生大量氢气,具有丰富的氢气资源,计划建设“年产5万吨氢能源项目”,包括3万吨为液氢和2万吨为高压气氢,在氢气的生产、储存和运输方面具有一定的产业基础和技术积累,随着氢能源市场的扩大,公司可实现氢气的多元化利用和销售。
加氢环节
- 厚普股份:自2013年起开展氢能相关领域业务,为国内箱式加氢站解决方案服务商,在加氢站领域已形成了从设计到关键部件研发、生产,成套设备集成、加氢站安装调试和技术服务支持等覆盖整个产业链的综合能力,先后推出了45mpa液压式压缩机、35mpa氢压缩机橇等核心产品。随着加氢站建设的加速,公司业务有望迎来快速增长。
- 雪人股份:掌握压缩机技术以及低温制冷技术,具备了加氢站核心装备的制造能力,随着福州纳入广东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城市群,公司将继续充分利用广东城市群燃料电池及化工产业发展的契机,积极发展氢能相关业务,有望在加氢站设备制造和运营领域获得更多机会。
燃料电池系统环节
- 潍柴动力:公司是我国内燃机产业骨干企业,在氢燃料电池领域进行了大量的研发和投资,覆盖50-200kw的氢燃料电池产品,同时布局燃料电池堆、空压机、电机、电控等一系列关键核心技术,已投产双极板生产线、电堆生产线及氢燃料电池生产线,随着氢燃料电池汽车市场的发展,公司有望凭借其技术和产业优势在该领域占据重要地位。
- 大洋电机:公司目前拥有3000套氢燃料电池系统的生产能力,形成了电机+电控+氢燃料电池系统及其关键零部件的完整产业链,2024年第三季度,大洋电机毛利率24.98%,净利率7.6%,营收30.47亿,同比增长5.25%,归属净利润2.23亿,同比增长53.74%,随着氢能源产业的推进,公司业绩有望持续增长。
核心材料环节
- 东岳硅材:参股公司山东东岳未来氢能材料股份有限公司现拥有国内领先、国际先进水平的150万平方米质子交换膜生产线一期工程已正式投产,质子交换膜是氢燃料电池的核心部件之一,随着氢燃料电池产业的发展,对质子交换膜的需求将增加,公司有望受益于产业链的增长。
- 安泰科技:公司已在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布局,目前仅为客户提供制氢电解槽用关键材料,整体电解槽目前尚处于研发和市场开发阶段,随着氢能源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,公司在核心材料领域的研发成果有望实现产业化应用。